首页 / 专题专栏 / 支部生活 / 正文

“两学一做”学习研讨发言 (王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6-24 15:29

根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安排,今天围绕“生态文明”这个专题开展讨论,结合个人近期学习情况,就“生态文明建设”谈几点感受: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从我国基本国情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定的发展目标。

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12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再提生态文明建设,并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重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3 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现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报告何以反复提出建设生态文明问题? 为何执政党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答案只有一个: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实践中所作的经验总结,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战略性选择。只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

二、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不过,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却是十分明确的,即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是由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的和要求所决定的。

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明确宣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旨在唤醒和增强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改变对自然或自然环境的非理性认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人类不能凌驾于大自然之上,不能把大自然作为掠夺的对象,不能无限制地、疯狂地向大自然索取。应当建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现代理念。人类当善待自然,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桎梏,清醒认识保护自然、保护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环境保护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地位和突出位置。

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义在于保护环境,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彻底改变传统经济增长的方式,使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清洁生产全面实现,环境问题基本解决,自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或提高,生态安全得到根本保障,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建成。

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通常需仰仗两个基本支撑: 一是良好自然环境的支撑,二是丰富自然资源的支撑。离开这两个基本支撑,共发展的可持续性将受到极大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即为解决两个支撑问题,而两个支撑构成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部。

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环境保护,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

三、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工作目标

我们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环保改革为总动力,围绕杨凌示范区建设,加快环保改革创新,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推进环保生态建设、环保产业发展、繁荣环保生态文化,为早日实现四个杨凌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