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安排,今天围绕“生态文明”这个专题开展讨论,结合个人近期学习情况,就“生态文明建设”谈几点感受:
一、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首先,从理论认识层面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论述,是我们党对生态环境认识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而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并作出全面部署。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并进入高发频发阶段,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严重。这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害,引发了大量矛盾和冲突。面对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期待和诉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加以推进,不断抓出成效。
二、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原因之一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针对这一问题,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201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改革总体方案》,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近期,水、大气、土壤三个新环境管理司的设立,都体现了我国在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下功夫。
三、 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建设生态文明的着力点,处处贯穿了环保工作,涵盖了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
环境监测数据是环保部门的最大资源,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环境监测人员,必须在监测理论上有所创新,在监测技术上取得突破,在监测能力上加以提高。开展以监测方法、质控要求、生态监测等为内容的科学研究;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队伍素质,努力实现监测队伍专业化、监测装备现代化,才使环境监测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看到了我国政府及领导人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决心和信心,人民应该用发展的、辩证的、历史的、建设性的眼光看待我国的环境形势。环保工作者更应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三严三实”的过硬作风,与所有关心、支持和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单位以及各界人士一道,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践行者。如何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首先将做好本职工作与提高个人素质统一起来,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善于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周围的同行同事学,在质量管理、监测技术的应用上不断突破,努力提高监测软实力。其次把坚守信念与开拓创新统一起来,创新工作方法,遇到棘手的、难处理的工作或事情时,冷静面对,化难为易,将更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在环保一线以“数据质量是环保工作的生命线”“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眼和耳”为宗旨,不断提高监测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贡献力量。
研讨人:王艺桦(201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