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环保新闻 / 正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丨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

来源: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4-09-20 09:0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这“十个坚持”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和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

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正式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就其主要方面来讲,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即: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1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全面领导具有“把舵定向”的重大作用。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当好生态卫士,坚持正确政绩观,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2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

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置于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高度。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璀璨的文明消失了,就是因为生态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文明能够存续下去的一个基础条件。

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5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因此,党中央提出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重点来对待,群众的需要就是党和国家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6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是对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必须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7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生态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要用系统的眼光、系统的方法去解决、去应对。过去的“九龙治水”,为什么治不好水,就是因为用碎片化的方式去管理。生态环境问题要有系统观念,我们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治理之道,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8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制度供给和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9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力量。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必须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坚决制止餐桌上的浪费,实行垃圾分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10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议。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十个坚持”蕴含着内在逻辑,呈现出一种系统的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科学的理论依据、坚实的实践基础,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带来的启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过程蕴含着以下启示: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优秀的人文社科成果非常了解。例如,他发表新年贺词时,背后的书架上图书门类很多,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书——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长期摆在书架上。其次,要深入调查研究。通过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大胆地创新尝试。最后,要有坚定的战略定力,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坚持不懈地去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