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环保新闻 / 正文

江泽林: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12-12-13 10:52

      编者按:12月7日,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江泽林在《陕西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十八大报告中,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章论述,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战略新布局,体现了我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我党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深谋远虑、体现了我党对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高度关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点领域和重大任务,也同样是我省建设“三强一富一美”西部强省的必然要求。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的工业文明形态至今只有300多年,创造的财富已经远远超过前几千年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然而,工业化也带来了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如果照此走下去,人类面临的不再是如何发展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由于长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也产生了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生态系统逐步退化等问题。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成为了群众迫切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党和政府近年来一直为之不懈工作的重要目标。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科学发展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深入,也是我们党在如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上认识的深化。生态环境的好坏,切实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小康社会建成与否的重要标志和内在要求。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还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近年来,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经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资源消耗量和环境容量作支撑,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实质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腾出资源量和环境容量,为我国的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
      据统计,大气质量、饮食习惯和医疗保障是影响人均寿命和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长,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迫切地改变这一现状,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加美好的环境,必须依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来实现。
      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经过了亿万年的演变而形成的,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将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如果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那么只能挤占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以前有一句口号,是“留得一寸土,待与子孙耕”,现在我们还得加上一句“还子孙青山绿水,享不尽美好未来”。只有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我们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薪火相传、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生生不息。

      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注意和抓好的两个问题

      一是要克服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对立的思想。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基本发展战略,就是在满足当代人发展需求的同时又不对后代人发展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改变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念,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高度统一,确保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进行。实际上,在合理有序的范围内利用好资源,在资源再生和环境自我净化能力范围内发展经济,也是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并且避免了浪费。同时,生态建设本身也是生态经济。例如旅游经济,对于陕西而言,拥有着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遗存的丰富文化资源,分布着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和自然景观,这是我们经济发展中的得天独厚优势。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在具体工作上,一定要控制好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强度,全面落实节能减排责任,提高节能环保的准入门槛,推进重点流域、行业、企业治污工程建设,倡导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综合性体现在生态文明与生产、生活息息相连;区域性体现在生态文明在城乡之间、上下游之间相互作用。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级政府要从规划入手,抓好各项工程治理措施、进一步加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全力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加强生态补偿机制、扩大污染物排放交易范围等。同时,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为核心,发动企业和群众广泛参与到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切实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的良好机制。在这方面,陕西省委、省政府从去年以来,重点抓好了群众突出关心的两个环境问题,一个是“气”,就是PM2.5的治理,从优化城市空气结构和布局、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和布局、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优化工业结构和布局入手,加大工业污染源防治,实施城市大气综合整治和机动车污染防治工程,建设绿色屏障工程,建立联防联控预警工程,切实改善关中地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还有一个是“水”,就是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在这一点上,除了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以外,还在全国首家倡导了跨省的渭河保护城市联盟,建立渭河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这一措施,既有力地加强了陕甘两省对渭河的共同保护,也使得两省互相受益。

      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作出了关于陕西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走在上升通道的省情的科学判断,并提出了建设“三强一富一美”的西部强省目标。其中的“一美”指的就是生态美,也就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空气质量明显提高,森林覆盖率超过45%,三秦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要实现这个目标,只有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通过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